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建设 >> 思修 >> 正文   

  思修

教案: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2015年12月28日 16:36 来源: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浏览:

 

 

15  

 

 

2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和发展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和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原理,了解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度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正确处理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努力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维护法律尊严,以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要求。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重点难点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制体系  

重点: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发展  

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出现并不断发展的。了解法律的词源和含义,理解法律的特征和种类,有助于正确认识法律的发展规律和时代价值,为形成科学的法治观念奠定基础。  

一、法律的词源和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一)法律的本质  

(二)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除了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外,法律发展史上相应的先后产生过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在继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而确立的。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经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240多件,行政法规730多件,地方性法规85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800多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成活各个方面都实现了有法可依。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3.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4.体现了继承中国法治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文化5、要求  

5.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社会主义法律和其他法律一样,具有指引、预测、评价、教育、强制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  

第三节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一)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额、  

3.人权保障原则  

4.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宪法确立的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三)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实体法律部门包括宪法和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  

(一)宪法相关法  

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调整国家政治关系,主要包括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原则方面的法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法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国家标志象征方面的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方面的法律。  

(二)民法商法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菜场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商法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秉承保障商事交易自由、等价有偿、便捷安全等原则。  

(三)行政法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政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监督的法律规范,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关系,遵循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正公开、有效监督等原则,既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又注重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  

(四)经济法  

经济法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的法律规范,是国家对市场积极进行适度干预和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和制度框架,旨在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导致的弊端。  

(五)社会法  

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遵循公平和谐与国家适度干预原则,通过国家和社会积极履行责任,对劳动者、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以及其他需要辅助的特殊人群的权益提供必要的保障,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六)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是公民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三、我国程序法律部门  

(一)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二)非诉讼程序法:仲裁法、人民调解法、引渡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  

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奋斗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抓手。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其内容,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意义  

1.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  

2.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建设有力的法制保障体系  

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十六字方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其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并作出了更加明确的具体的部署。  

课堂教学小结:  

通过教学,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动依法治国格局形成。  

复习思考题及作业题:  

1.如何认识法律的特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上一条:教案: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下一条:教案: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