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正灵
2025年4月18日,由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广州华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珠海科技学院、广州华立学院、私立华联学院、潮汕职业技术学院协办的“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暨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研讨会”在广州太阳城大酒店成功举办。广东省内多所院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交流和深刻探讨。
开幕式上广州华商学院党委书记陈玉欢教授发表致辞,代表广州华商学院向莅临本次会议并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指出本次研讨会全面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需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广州华商学院在办学特色、产教融合、科研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希望研讨会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在人才培养创新中的新模式;探讨新时代数智赋能思政课育人新体系;探究民办高校思政课发展的新优势,期待与参会的专家学者共同描绘民办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多彩画卷。

广州华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聘请广东省内8位专家学者为学院客座教授,陈玉欢书记为受聘专家颁发聘书。

研讨会由广州华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明主持。他指出面对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任重道远。目前思政课建设存在短板弱项,思政课教学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期待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积极建言,通过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推动思政课建设高水平发展。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魏传光教授做主题发言。他以教育强国背景下思政课高水平建设为题,全面深刻探讨思政课创新与教育强国建设的双向赋能。他以新颖且生动的比喻,把思政课比作手机的导航功能、防护功能、赋能功能,将思政课形象地比作 “精神芯片”,深刻阐释了思政课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同时,魏传光教授还通过 “内容悬浮”“方法单机 ”“学生掉线” 这三个精准且形象的表述,高度概括了当前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他进一步提出,要大力推进思政课的供给侧改革,对思政课的关键要素进行创新,并确立思政课的目标,规划好实施路径。

珠海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苍劲教授则以“三大短板、四维协同、四重素养”为主题,系统地剖析并提出破解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难题的思路,指出当下民办高校思政课存在师资非专业化、教学管控薄弱、科研成果少三大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四维协同”策略,即融入省级协同平台、深化教师经验共享、强化校内联动教学、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此外,他还强调思政课教师需重点加强知识储备、政治素养、情感表达、话语转化四重核心能力,以此推动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在专家学者交流研讨阶段: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委员吴昱副教授主持会议,广州城市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吕志教授、广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毓玲教授、广州华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谭德礼教授、私立华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建国教授、广东省委党校岭南学刊、公共治理研究编审武晟教授、潮汕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凯萍副院长、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廖良初教授、广州华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叶利军教授、广东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范斯义副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探讨。

他们主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引领思政课教学;提出馆校合作来提升思政课质效;关注教师队伍建设,认为带好队伍、互相学习有助于提高思政课建设水平;着眼于文化融入,建议将特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聚焦于教学细节和管理,提出上课要讲细讲深、重视班级管理,以及要对标、提质、创优等方面来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专家学者从不同维度建言献策,对思政课建设进行深入探讨交流,为思政课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多元且富有价值的思路。

会议尾声,魏传光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对广州华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本次研讨会的精心筹备表示衷心感谢,并结合会议期间的研讨成果,再次强调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搭建起院校间思政课协同创新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各院校的携手努力下,思政课建设将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