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范佳佳 文:闫琪 马梦玲 王珂 李元贵
7月25日,北京大学—广州华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综合素养提升”专题研修班结业仪式,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341教室顺利举行。来自广州华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66名教师齐聚北大,经过为期五天的系统学习,围绕思政教育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主题展开深度学习,收获颇丰。
培训期间,研修班主办方邀请到关海庭教授、冯培教授、陈江教授、汪琼教授、孙华教授等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知名学者授课。此外,学员们还走进北大红楼、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等地开展生动的实践教学。本次研修班既立足思想高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筑牢思想根基,又聚焦思政教育前沿领域,深入解析人工智能与芯片技术融合背景下的未来教学趋势;既深耕思政教育,依托“大思政课”将国家博物馆等转化为鲜活课堂教材,又创新教学实践路径,探索数智时代思政课的教学革新方向;既在北大红楼回溯红色历史根脉,追寻革命足迹、汲取精神力量,又着眼教育未来发展,以数智化学习研究中心最新成果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广大参培教师在思想与技术、历史与现实的多维交融中深化了家国情怀与红色教育认知,深刻地认识到科技赋能思政教学的巨大潜力。



结业仪式上,广州华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明院长在结业致辞中对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支持我院建设和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我院教师提出了要求,要求我院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能做到知行合一,化本次研修为滋养,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杨院长最后表示,希望未来能与北大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持续推动教师成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高端教育培训中心执行主任李延国对研修班的顺利结业表示祝贺,寄语全体学员传承北大“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与“常为新”的创新精神,将所学所悟应用于教学实践,助力广州华商学院发展。
六个参培小组组长分享学习了感悟和体会。一组组长许磊磊表示,五天的研修带来的收获远超时间本身,不仅为解决工作中的痛点难点提供了方向,更让其对在学术创作中应用AI的边界有了清晰认知。二组组长陈韬则从技术变革视角出发,提出数字技术正全方位重塑教育生态,期待未来在学校支持下推动思政教育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三组组长赖俊锋强调,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深刻体会到“AI是工具,人才是核心”,明确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技术的重要性。四组组长刘旭以“四个感谢”表达心声,感谢北大提供的学习平台、学校的大力支持、同仁的互助成长以及小组的信任,并呼吁今后要争取更多研修机会助力教师发展。五组组长黄玉雪分享了将AI技术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的创新构想,计划通过AI辅助学生唱红歌,提升课堂参与度。六组组长李元贵用“一喜二叹三得四思考”总结收获,认为此次培训拓宽了教学视野,也引发了对数字时代师生角色与技术定位的深层思考。

结业仪式最后,全体人员起立高唱《歌唱祖国》,在激昂的歌声中为此次北大研修画上圆满句号。本次研修班的成功举办,是我校深化高水平校际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与生动实践。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把培训成果转化为教学动力,以创新的方式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