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 正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抓课题申报根本,助科研能力提升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科研能力培训班

责任编辑:思教部管理 发布日期:2025-03-31

文图:郝争光

2025年3月28日,广州华商学院开展教师科研能力培训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积极报名参加,旨在进一步提高申报课题成功率,最终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授课教师杨润勇教授主要讲授了课题申报的流程、关键点、经验总结,既有深厚理论研究,也有针对性的实践指导,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杨教授结合申报课题的实际和他指导众多老师申报的经验,提出有效课题的根本,总结起来为“真抓实干”。“真”,侧重课题是科学的、规范的、创新的,课题的选题是真问题,是有重大现实需求、符合政策导向的,是符合一般社会规律的问题;“抓”,课题申报,应抓住研究设计的本质、抓住课题研究设计的结构、抓住研究设计的逻辑论证策略;“实”,课题研究,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文史哲”之外,其他学科应用型研究课题申报成功率较高,因此应进行实证研究,深入实践,调查研究;数据分析,科学量化;精心设计、科学论证,从而掌握一手材料,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申报及后续研究。“干”,在发现问题的同时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申报的课题应有价值,申报者有能力开展和论证,从而将书面的申报书化作具体可行的操作手册。

参加培训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普遍认为,这场培训对于助力学院教师的课题申报,多有裨益:

首先,好问题是起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依据杨教授的讲解,认为要想成功申报课题,需要具有问题意识。问题是任何课题申报的逻辑起点,好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科学的、能操作的。因此应具有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获取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是课题申报得以开展的重要的方法和态度,是顺利实施的动力。只有明确研究问题,将问题学术化表达,才能选出最佳标题。课题申报就是围绕一个好问题来进行论证的。

其次,好标题是前提。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认为,应从好的问题中加以凝练,从多个选题比较、推敲中确定好标题。标题是问题学术化的表达,通过标题看出课题申报的问题意识与观点阐发。好标题是成功的一半,好标题蕴含着研究的问题和研究对象,是从探索性到描述性,再到解释性问题的凝练过程,与“面-主题-线-点”逻辑一致。

再次,好论证是关键。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认为,通过判断、推理、命题等方式方式论证好研究设计与逻辑里路;通过确定研究领域来进一步确定研究方位与方向;通过研究视野高度细分问题和对象;通过研究目标的设定来阐述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假设论点的提出来归纳创新性观点。另外,在论证的过程中应注重细节,包括段落的设计、逻辑论证的自洽等。

最后,好践行是根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认为,要将杨教授的精彩讲解的内容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今后的课题项目申报中,应多尝试,积极申报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课题项目。多积累,要阅读大量文献,写好文献综述和论证分析,依杨教授的建议,一般来说,一个项目开展综述部分需要精读至少100篇中外文献,形成2万字的可发表综述报告,凝练成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多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前辈学习,关注政策导向与前沿成果。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以开展实践加深理论的理解,以课题促科研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



粤ICP备17051289号 版权所有:广州华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增城荔城街华商路一号

联系电话:020-82660113 邮编:5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