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学生社会实践 >> 正文

学生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结对赴农讲所、黄埔军校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实践研修活动

责任编辑:思教部管理 发布日期:2025-03-24

    文:刘旭   图:刘铭希 刘旭 杨洁 郑丹蓉(学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广州华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于2025年3月22日组织师生结对赴农讲所、黄埔军校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研修活动。此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明教授和学院党委书记胡立娟副教授带队,25位教师与全校25位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代表共同走进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和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通过实地研学让思政课堂“活”起来,激励新时代青年牢记初心、勇担使命。

追寻红色足迹,赓续农运精神

 研修活动第一站,师生们来到了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的农讲所旧址,共同参观了所内的每一个展厅。通过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展品,深入了解了农讲所的创办背景、教学内容以及在培养农民运动骨干、推动全国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现场学生表示,此次到农讲所的现场研修帮助他们重温了毛泽东、彭湃等革命先辈在此传播马克思主义、唤醒农民阶级的光辉事迹,让他们对中国革命早期农民运动的重要性和艰辛历程有了比课堂上纯理论的讲解更为直观的认识和感受,触动较大。

【感悟黄埔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研修活动第二站,师生们共同参观了黄埔军校旧址。作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重要发祥地,黄埔军校在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下,培养出了如陈赓、徐向前、卢德铭等一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师生们一起漫步于军校旧址,彷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黄埔学员们往昔生活、训练与学习的场景。他们或低声交流,分享感悟;或凝望孙总理雕像,心怀崇敬,深刻领会“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内涵。

 随后,师生们共同步入军校剧场观看了大型光影沉浸式舞台剧《黄埔!黄埔!》,其通过全息投影、虚拟互动等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与舞美灯光、台词呈现等表现形式有机结合,深情地讲述了左权、谢晋元、戴安澜等七位黄埔先烈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热血故事,让师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精神。

【创新教学模式,激发情感共鸣】

 研修活动中,师生代表围绕参观感悟展开交流。学院党委书记胡立娟强调:“农讲所和黄埔军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探索革命道路的重要见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深耕理论,更要走进历史场馆,用鲜活素材讲好党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同时,也希望通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心有所感、行有所变”。22本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代表陈芊芊表示:“站在先烈们学习奋斗过的地方,我深刻体会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将红色精神转化为专业学习和服务社会的动力,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参与活动的其他学生也纷纷表示,此次实践研修是一次难忘的精神洗礼,今后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师代表们也认为,这样的活动为思政教学提供了鲜活素材,有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

 活动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明教授对此次实践研修作了总结,并表示未来将继续深挖本土红色资源,积极与相关单位合作建立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好“行走的思政课”实践研修活动,不断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引导广大师生从红色历史里汲取智慧和力量,于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推动学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粤ICP备17051289号 版权所有:广州华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增城荔城街华商路一号

联系电话:020-82660113 邮编:5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