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冉雨鑫
2025年2月25日中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在励志楼A108召开2024年春季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陈韬主持,全体教师围绕“回应学生思想困惑与理论问题,提升课堂教学针对性”主题展开深入研讨,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聚焦问题: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陈韬主任在开场发言中强调,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主动回应学生在“原理”课学习中提出的思想困惑和理论难点。他提出三点要求:
精准把脉学生需求:通过课前问卷、课堂互动、课后反馈等多渠道收集学生问题,建立“学生思想困惑动态数据库”;
优化教学设计:以问题为导向,将学生关注的“资本逻辑与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等热点融入课堂,增强教学针对性;
强化理论阐释:注重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帮助学生从理论高度理解社会现象,提升课程说服力。
【共研共进:以案例破解教学难点】
在研讨环节,教师们结合教学实践,分享了回应学生困惑的经验与策略:
王海传教授以“资本积累与当代青年就业困境”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理论溯源—现实分析—价值引导”三段式教学法,将抽象理论与学生关切紧密结合;
刘旭老师提出“经典文献导读+现实问题研讨”双轨模式,以《资本论》选读为基础,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当代经济现象。
针对青年教师提出的“如何平衡理论深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等问题,会议形成以下解决方案:
开发“理论难点应答锦囊”,汇编常见问题及解答思路;
推行“青蓝工程”结对帮扶,由资深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优化教学设计;
建设“马原课程资源云平台”,共享精品案例、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
【创新实践:以数字化赋能课堂】
会议还围绕数字化教学展开讨论。陈韬主任指出,要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在线互动等数字化工具,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课堂。
罗朝远老师建议开发“马原课程在线问答系统”,实时解答学生疑问,提升教学效率。
【总结展望:以协同攻坚促发展】
会议最后,陈韬主任作总结发言。他强调,全体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坚持“八个相统一”教学原则,通过集体备课凝聚智慧、互补共进,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入脑入心入行”。
此次会议通过“问题导向—案例解析—数字赋能”的闭环研讨,为提升课堂教学针对性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标志着马原教研室在深化教学改革、打造思政金课的征程上迈出坚实一步。
(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