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校级一流课程)

在红色热土上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生动实践 ——马原教研室赴大埔围村开展集体备课

责任编辑:思教部管理 发布日期:2025-04-02

图文: 陈文飞

作为增城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埔围村承载着革命先辈的热血与智慧,处处彰显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动实践。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虚拟教研室的课题建设规划,2025年4月1日,马原教研室成员齐聚大埔围村开展集体备课。我们积极践行“行走的思政课”精神,打破传统教室的空间限制,将思政研学搬到广阔的红色热土,力求把理论知识与革命精神相融合,为打造更有温度、更具深度的马原课堂而共同努力。

备课会由教研室主任陈韬主持,同时他作为教师代表,为与会成员分享了他的马原课程教学实践经验。他强调,大埔围村承载着厚重的革命记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是马原课不可多得的教学素材,可以通过现场教学,让学生实地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革命实践和社会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比如,在讲到课本第三章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内容时,可以结合在大埔围村的革命事迹,诠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真理性认识。正是无数像大埔围村村民心怀家国的革命群众,凝结磅礴伟力,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车轮滚滚向前,建立了新中国。

基地负责人郑征宇为教研室成员详细介绍了大埔围村村民们浴血奋战的历史事迹。当年日军入侵后,村民们迅速成立民兵队伍,主动承担起传递情报的重任,将重要情报藏在扁担、竹篓等日常用品中,穿越重重封锁线,为东江纵队提供关键信息。此外,村民还参与物资运输,将粮食、弹药等物资藏于隐蔽之处,避开日军搜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线。当与日军正面交锋时,村民们也毫不畏惧,手持简陋武器与东江纵队并肩作战,用鲜血和生命保卫家园。正是这些革命先烈的英勇奋战,我们才能拥有今天幸福和平的生活。

此外,教研室成员还在革命烈士纪念碑面前敬献鲜花,缅怀先烈,并参观红色基地陈列馆等。本次集体备课会收获颇丰,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刻认识到革命成功来之不易,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通过集体备课,传承红色精神,激励大家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粤ICP备17051289号 版权所有:广州华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增城荔城街华商路一号

联系电话:020-82660113 邮编:5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