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课程编码 |
0200073 |
课程类型 |
通识教育课 |
课程性质 |
必修课 |
适用范围 |
2020级学校所有本科生 |
学分数 |
3 |
先修课程 |
无 |
学时数 |
39 |
实验/实践学时 |
无 |
课外学时 |
无 |
考核方式 |
考试 (平时30%+期末70%) |
制订单位 |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
制订日期 |
2020年 9月 |
执笔者 |
胡立娟 |
审核者 |
张荣国 |
一、课程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讲授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内在规律性,引导大学生了解国情、国史,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二、教学目标
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实施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当代大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三、主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1.主要教学模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课外实践教学为辅
2.主要教学手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综合运用理论讲授、学生广东历史人物故事演讲、历史情景再现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四、教学内容
导言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和该课程学习的目的与要求,全面认识课程的特点和内容。
(二)教学内容
1.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上编所要学习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对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了解近代中国衰落的原因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基本特征,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二)教学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重要史实;了解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重大意义及其经验教训,自觉地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
2.政治控制
3.经济掠夺
4.文化渗透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2.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早期对国家出路的探索,虽然受到挫折和失败,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思想准备,成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先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1.洋务事业的兴办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历史条件;掌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准备活动、基本理论及与改良派论战的基本情况;熟悉武昌起义、帝制覆亡、民国建立与袁世凯窃国的过程;明确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对辛亥革命进行正确的历史评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2.资产积极革命派的活动
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1.封建帝制的覆灭
2.中国民国的建立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
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全面认识“三座大山”对中国人民的压迫,认真分析两个中国之命运及中国人民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二)教学内容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前进中的推动作用;深刻理解共产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增强对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坚定党的领导信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的高潮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及其努力,从而懂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新道路对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伟大意义,加深对中国革命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正确认识国共两党两条抗战路线的区别以及两个战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意义以及中国抗战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从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2.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4.全民族抗战开始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8)
综述辉煌的历史进程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历经曲折的探索,历史和人民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懂得在改革开放中,党领导人民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
(二)教学内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三、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背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掌握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和理论成果,正确认识在探索中出现的严重曲折,深刻领会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若干原则,进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2.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1.“大跃进”及其纠正
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3.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4.探索中新城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持续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开拓改革开放新局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的历史过程,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正确性,从而增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2.改革开放的起步
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第四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2.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4.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展
第十一章 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深刻内涵,掌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热情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2.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3.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4.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二节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1.极不平凡的五年
2.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第三节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
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齐心协力走向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
(2)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特征、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阶级关系变化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4)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及其失败的原因;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及其失败的原因
(5)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三民主义学说;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作用和历史局限;五四运动的特点;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重要意义
(7)国民党政权的性质;遵义会议的内容;长征精神的内涵
(8)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与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比较;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西安事变
(9)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10)过渡时期总路线;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1)中国共产党早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成就及探索中形成的若干重要原则
(12)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13)中国梦;“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教学难点:
(1)理解鸦片战争为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3)中国各阶级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失败的教训
(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5)大革命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教训
(6)中国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7)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折点?
(8)国民党在大陆失去执政地位并迅速溃败的原因
(9)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10)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严重曲折?
(11)怎样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
(1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六、课内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及要求(按实际所需填写)
(一)实验(实训)教学内容
无
(二)各实验(实训)学时分配
序号 |
实验(实训)项目 |
主 要 内 容 |
学时 |
每组人数 |
地点 |
|
|
|
|
|
|
|
|
|
|
|
|
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章节 |
主要内容 |
讲授 |
实验 |
讨论 |
习题 |
其它 |
小计 |
导言 |
近现代史历史分期 |
0.9 |
0 |
0 |
0 |
0.1 |
1 |
上编综述 |
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特征;鸦片战争;社会性质转变及主要矛盾和任务 |
1.5 |
0 |
0.3 |
0 |
0.2 |
2 |
第一章 |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原因、教训 |
5 |
0 |
1 |
0 |
0 |
6 |
第二章 |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
5 |
0 |
0.7 |
0 |
0.3 |
6 |
第三章 |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意义及失败原因教训;三民主义学说 |
3.5 |
0 |
0.5 |
0 |
0 |
4 |
中编综述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国际环境;三座大山的重压;两个中国之命运 |
1 |
0 |
0 |
0 |
0 |
1 |
第四章 |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中国革命新局面 |
3 |
0 |
0.5 |
0 |
0.5 |
4 |
第五章 |
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遵义会议;长征精神的内涵及意义 |
2 |
0 |
0 |
0 |
0 |
2 |
第六章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西安事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意义 |
6 |
0 |
1 |
0 |
1 |
8 |
第七章 |
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民主党派兴起与第三条道路幻灭;民主联合政府;国民党政权迅速溃败的原因 |
2 |
0 |
0 |
0 |
0 |
2 |
下编综述 |
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探索 |
0.5 |
0 |
0 |
0 |
0 |
0.5 |
第八章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过渡时期总路线 |
0.5 |
0 |
0 |
0 |
0 |
0.5 |
第九章 |
社会主义建设早期探索及其曲折;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和若干重要原则 |
0.5 |
0 |
0 |
0 |
0 |
0.5 |
第十章 |
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
0.5 |
0 |
0 |
0 |
0 |
0.5 |
第十一章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梦 |
1 |
0 |
0 |
0 |
0 |
1 |
合计 |
32.9 |
0 |
4 |
0 |
2.1 |
39 |
八、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先修课程:无
2.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修订版
参考书:
1.《毛泽东文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
2.《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3.中共中央:《建国以来党内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
4.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
5.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
6.胡绳:《中国共产党70年》,人民出版社,1991年
7.《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三卷),2016-2020年